最近,「白肺是什么」的討論越來越多,還有人網絡上放出自己的「白肺」體驗,配上 CT 或 X 光照片,一張黑底的片子上,肺部被一種白色的煙霧籠罩。
一時間各種猜測四起,「白肺」是啥?看著怪嚇人的,以前怎么沒聽說過?
什么是白肺?
其實所謂的「白肺」,并不是一個專業的醫學名詞或者疾病,而是根據形態學衍生的一個簡單叫法,最早是一些醫生為了描述嚴重的肺部疾病而取名的。 那為什么叫白肺呢? 健康的肺是由通氣功能正常的肺泡組成,這樣的肺泡充滿了空氣,在 X 光和 CT 上都是透光的,并且顯示為「黑色」。 但如果肺部有嚴重的疾病,比如肺炎或者肺部腫瘤,或者有大量的積液,讓健康的肺泡組織被破壞。肺里的密度增高,透光性變差,這時在 X 光和 CT 上就表現為一種煙霧籠罩的「白色」。 隨著肺部受到破壞的部分越來越多,白色的范圍會逐漸擴大。 當白色覆蓋到至少一半的肺(也有說法大致認為白色面積達到 70%~80%)時,通常就被叫做「白肺」。 也就說,當「白肺」出現,可能代表著肺部問題已經比較嚴重了。
哪些情況會引起白肺?
引起白肺的原因其實挺多,只要正常的肺泡被破壞了,肺泡里面的氣體被液體替代、或者肺泡塌陷了,都會出現白肺的情況。 有四種情況是比較常見的:嚴重的肺水腫、肺不張、肺梗死,以及最主要的是嚴重的肺部炎癥。 肺不張 比如重癥肺炎,像最近新冠感染后的重癥肺炎患者,也可能合并了細菌感染,肺泡被炎癥滲出物充滿,導致嚴重缺氧。 如果受影響的肺部組織較多,患者往往需要氣管插管,用機器來幫助通氣,不然呼吸會很困難,甚至有生命危險。這也是最常見的一種白肺。 哪些人容易出現白肺? 這個問題,換一種問法其實是,哪些人容易出現重癥肺炎,或者哪些人容易出現嚴重的肺水腫。 大家現在比較關心新冠引起的肺炎,我們就講講重癥新冠引起的肺炎,多見于哪些人群,有以下五類: 1. 年齡 65 歲以上 2. 免疫抑制狀態,比如長期使用激素等 注意,免疫抑制并不是「免疫差」。 免疫抑制狀態,是指正常的免疫功能因為疾病或者藥物受到了影響,如艾滋病、器官移植的患者等,長期服用免疫抑制劑、服用激素、以及患有類風濕疾病的人,都屬于免疫抑制。 3. 有重要器官慢性疾病史(比如心腦腎肺等) 這個比較好理解,有心臟病的、有中風史的、有慢性腎臟病的、在透析的患者,還有肺氣腫的患者,以及一些長期需要呼吸機幫忙呼吸的人群。 4. 有多種并存疾病 有些患者雖然病情不如上面的重,但是有多種疾病,比如既有心臟病,又有肺病,然后腎臟還不好,也需要小心。 5. 病情進展快的患者 如果感染之后,患者迅速出現了血氧飽和度下降,低于 94%,尤其發生在上面的這些高危人群身上,就更需要小心,說明損傷累積到了肺部,需要去醫院密切監測。 什么時候可能需要CT 排查是不是有肺炎? 如果屬于以上高風險人群,以下五個指標可以幫助快速排查,有任何一條都代表要警惕起來,及時就醫: 特別要當心的是,體溫數字不是病情輕重的硬性標準,尤其是老年人,基礎體溫通常偏低,感染后可能不發燒或僅輕微低燒,并不代表情況良好。 如果老人感染后血氧出現下降(相比日常數值下降超過 5),或者有憋氣、胸悶的情況,一定要警惕。 提高警惕的同時,也希望大家不要過度焦慮。 如果只是單純的咳嗽,不伴有呼吸困難,不伴有發熱,不伴有精神狀態差,不建議去做 CT。 有黃痰也不是要去排查肺炎的標志,也不需要去做 CT。 預防肺炎其實有肺炎疫苗可以接種 雖然「白肺」并不是新冠病毒感染的常見癥狀,但對老年人和有基礎疾病的風險人群來說,感染后的危險程度不能輕視。 當前,引發肺炎的最主要的病原體是新冠病毒,但是并發性的細菌肺炎也隨著時間推移越來越嚴重,特別是針對老人。 那么其實有兩種疫苗可以使用,一種是針對新冠病毒新冠疫苗,我們已經講過很多次了,另外一種則是針對細菌肺炎感染的肺炎球菌疫苗。 接種新冠疫苗: 如果新冠疫苗注射超過了半年,盡快打加強針; 如果不幸感染了,可在康復后六個月打加強針; 如果正在感染中,不要打疫苗。 接種肺炎球菌疫苗: 所有 60 歲以上的老人,都推薦打一針; 可以間隔 5~10 年重復接種一次; 可以在新冠康復后,身體健康狀況穩定時接種。
(老年人血氧低于 95% 需多加觀察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