世界無煙日(英語:World No Tobacco Day,或譯世界無煙草日),是世界衛生組織在1987年創立的,現在每年的5月31日就是世界無煙日。第一個世界無煙日是1988年4月7日。自1989年起,世界無煙日改為每年的5月31日。世界無煙日的意義是宣揚不吸煙的理念。而每年皆會有一個中心主題,表示一個在該年在關于煙草和不吸煙方面特別值得關注的話題。世界各地都會為響應而在當日舉辦不同類型的宣傳活動。
No.1
基本介紹
No.2
歷史由來
煙草是生長在南美洲的一種野生植物,最初印第安人將煙葉口嚼或做成卷煙燃燒吸吮。煙草在全球盛行了100多年,直到20世紀,人類才開始認識到煙草對人類的危害。1977年,美國癌腫協會首先提出了控制吸煙的一種宣傳教育方式——無煙日。這天,在美國全國范圍內進行“吸煙危害健康”的宣傳,勸阻吸煙者在當天不吸煙,商店停售煙草制品一天。美國把每年11月第3周的星期四定為本國的無煙日。以后,英國、馬來西亞、中國等國家和地區也相繼制定了無煙日。
No.3
吸煙的危害
煙草中含有大量的有害成分,如尼古丁,一氧化碳,焦油及某些重金屬等。吸煙對人體的危害幾乎是全面的。煙霧最直接的接觸部位是肺,所以吸煙最常見的死亡原因就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、肺癌。
吸煙還會使血液粘稠,促進動脈粥樣硬化,引發心腦血管疾病,高脂血癥。長期吸煙還會損害人的中樞神經系統,引起大腦結構的改變,使人記憶力減退,早衰,老年癡呆較早發生。
另外,吸煙還會有損牙齒健康,引起骨質密度降低,加重糖尿病,易出現并發癥等。
除了吸煙者本人,香煙對非吸煙者危害也很大,這種危害主要來源于吸煙者吐出的煙霧。被動吸煙即俗稱的“吸二手煙”,不吸煙者每日被動吸煙15分鐘以上者定為被動吸煙,又稱“強迫吸煙”或“間接吸煙”。在日常生活中絕大多數人不可能完全避免接觸煙霧,因而成為被動吸煙者,二手煙除了刺激眼、鼻和咽喉外,它也會明顯地增加非吸煙者患上肺癌和心臟疾病的機會,以及其它如呼吸疾病等等,嚴重傷害人們的身體健康。
No.4
科學戒煙
為了您的健康,請勿吸煙!